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观点评论

正文

开“好车”还要“看紧”车

2013.04.16 -

来源:来源:中国网

作者:网络

  上海小学生要换乘高档校车了,高科技的智能系统,安全、舒适。但学生和家长还未来得及为这个好消息高兴,就不得不承受车费涨价的苦恼。

  毫无疑问,校车档次提高了,安全方面有了更好的保障,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问题是,好事不能只做到一半就匆匆收场,徒留下一个让人头疼的“烂摊子”。

  乍听上去,这一切好像都无可厚非:校车价格贵了,运营成本增了,作为受益者,多掏点车钱也是理所当然。但千万不要忘了,多掏钱的对象,是一群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

  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该条例适用于所有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并不区分公办、民办。

  既然有这样的规定和要求,当地职能部门就应该有所作为。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地解决这笔经费。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确保校车成本公开透明,不能让学校借机敛财。

  相比之下,小城市德清倒是给大都会上海上了很好的一课。2009年就开始配备高档校车的德清,学生坐车价格是1元一次。这点钱当然不足以支撑全县校车的运营。为此,4年来,德清政府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来替学生买单。更重要的是,当地还推出一套非常完善的跟车制度,老师陪着坐车,乘车人数、有谁没来一本台账记得清清楚楚。

  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车安全。完备的安全保障机制,并不是一辆贵点的高档车就能换来的。所以,解决校车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看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对待。

  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责任不可缺位。

  除了帮助解决购车经费,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只有对校车费定价的监督到位了,对使用校车的各类学校扶持力度到位了,好事才不会变成增加家庭教育负担的“窝心事”;同样,只有对日常运营管理监督到位了,才能真正保障行车的安全。要不然,哪怕换上再好的车,学生的安全也依然得不到保障。

校车评论 校车涨价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