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吴龙贵
新学期开始,多地小学和幼儿园购买的新校车遭遇上牌难。据厦门媒体报道,当地要求校车安全工程需12个政府部门管理。国务院制定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在4月颁布,但多地尚未制定实施细则。(据《中国青年报》)
连续发生的惨烈的校车事故,催生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只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此前担忧的资金来源问题,而是因为过于低下的行政效率及过于繁琐的行政审批而导致“买了校车却无法上路”。
“买了校车有什么用? 买了校车上不了牌也没办法载人呀! 我真是快被逼疯了。”一名幼儿园园长的话, 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学校,家长,孩子,包括有良知的公众,所有人都在急,但“有关部门”就是不急。校车上牌难的原因很多, 有操作层面的,“校车挂牌的流程相对复杂”,有组织层面的,“涉及的职能部门较多”,还有制度层面的……某种意义上说, 这可以视为当下一些地方官僚作风和行政效能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我们不忍卒读的现实。
校车安全工程需要12个政府部门管理,不了解情况的人,恐怕得为相关部门如此重视校车安全而赞叹。只是部门多并不意味着力量大,尤其是在机构设置不合理以及部门间常因利益问题而难以通力合作的现实下,多部门管理往往意味着推诿扯皮。报道称,十多个部门由于分工不同,需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应对。如果关键的几个部门没坐到一起,都会使得新校车上牌难。说得难听点,举国关注的“校车安全”, 在某些政府部门看来不过是权力摆谱的砝码。事实上,权力和责任的倒置,可能就是最大的管理隐患。可以想象,现在谁都不想放下管理权,谁都想在功劳簿上记上一笔,然而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问责的时候,谁都不会主动站出来。
管理不在部门多,而在有效率。既然事实证明多部门管不好,就应当尽快转变思路,化繁为简。如成立专职管理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确保在最短时间给校车上牌。坐在办公室里喝茶扯淡的人耗 得起,但那些天天需要上学的孩子等不起。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