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大江网
作者:丁琪
深圳龙华中心小学只让本校老师和公务员子女坐校车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龙华办事处和学校也对此事高度重视,决定改变校车用途,大客车不再作为接送教师和学生的校车使用,只作为教学时段教学用车,改由学校小型面包车接送教师上下班,并且只接送教师。(9月18日晶报)
如今涉及到校车的问题,除了“安全”这一关键词之外,公权力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也成为与校车如影随形的关键词。曾几何时,校车早已不是单纯接送学童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将它放置于当下社会语境中,它更是一条连接教育与发展、学校与每个家庭的纽带。这条纽带,连接了太多关于百姓的喜怒哀乐。
因为各地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各地百姓对于校车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有些城市的中小学校车的确发挥着便民、利民的作用,为学龄儿童家庭提供了极大方便。还有些三线城市和老、少、边、穷地区,除了私立学校之外,普通中小学根本就没有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重担只能由每个家庭自己承担。即使有校车,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学生多校车少,有限的承载量载不动蜂拥而至的需要接送的学生这许多“愁”。于是,因超载等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便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要面对无校车可坐的问题,另一方面所要面对的是有车可坐却安全系数让人担忧的现状。由此可见,我国在加强校车运行安全和确保校车城市保有量的问题上,任重而道远。
这是在校车话题上存在的内在和潜在的种种问题。那么,现实中,围绕正在“服役”校车所引发的种种说辞,却更加让人揪心。
面对公众对龙华中心小学只让本校老师和公务员子女坐校车的热议,校方的态度很是让人费解。不仅以“巧合、刚好、误会”等腔调闪烁其词,更最终给出了“不再接送学生”的答复。且不说校车作为一种协助教育机构办学的公共资源,校方有无权限对其改为他用。单就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态度,遭公众揶揄只能是咎由自取。就像该校校长所言,何为“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找他安排孩子坐车”?校车之所以称之为校车,它理应发挥的作用还用家长明确告知你一校之长?此等心态就好比一个原本应打120救人的人却打了119一样滑稽。何为“比如刚好东和花园有公务员居住,而老师的子女也顺便乘坐校车,而且乘车的学生多于老师,由此造成了家长的误会”?什么叫刚好呢?开校车的司机虽然掌握着方向盘,但他不掌握校车行车路线。照龙华中心小学校长王讲春的说法,学校若把该校车的行驶路线设定为月球,是不是还要向学生家长撒撒娇,埋怨一下“你们的孩子咋不坐校车呢”?!
俗语说得好:“民不患穷而患不公”。如果说一个社会之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呼唤源于自觉自省,说明这个社会是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但是,如果这种自觉自省要常常建立在公平缺失、正义缺位的基础之上,以负能量的反作用力“推动”民众的自省意识的觉醒,我们仿佛悲哀地看到了张狂的“倒行逆施”是何等肆意妄为。
人心向善,将事情做好、赢得公众认可乃人之常情。对名誉、口碑的追求更是正常人正常的心理需求。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出现了错误和失误,面对问题时的认识水平是一方面,态度更为关键。不顾事实地随口乱说和巧言令色地愚民心态,是为既无德又无能的做派。昔日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时便用雌黄涂抹后改写,由此演绎而来一个成语“信口雌黄”。只是,写错的字好改,说错的话和做错的事,其善后工作就要颇费一番功夫了。被权力绑架的校车与被谄媚践踏的尊严一样,终究是不古人心的替罪羊。
下一篇
评论:坐校车也“拼爹”?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