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陈菲 杨维汉 邹伟
校车安全,要“坚固外壳”更要“制度严格”
——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透视我国校车安全与发展
随着数起惨痛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校车安全”话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思。一边是校车安全形势严峻,一边是迫切的农村校车需求。矛盾怎么化解,问题怎么解决……经过4个多月的紧急部署、起草、论证,国务院日前正式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为校车安全与发展开出“治病良方”。
提倡就近入学,发展公共交通,保障农村需求,体现共同责任……条例立足我国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抓住核心问题,通过法律手段来调整社会矛盾和焦点问题,保障校车真正驶上“安全通道”。
治理校车安全事故需“对症下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说:“校车看似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但是也反映了一个教育的问题。校车安全究竟是通过发展教育来解决,还是通过发展交通工具解决是立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条例出台前广泛征求过公众意见,大家也对引发校车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思:
——近年来进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一些地方在条件和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撤点并校,给校车安全埋下不少隐患。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乘坐机动车出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交通资源的紧缺。
——接送学生的车辆结构混杂,一些私人载客车辆甚至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三轮汽车都参与接送孩子。这些车辆安全状况差,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超员、超速、无牌无证等现象突出。
——需求旺盛与资源匮乏矛盾凸显。但是,如果仅仅加大监管力度,依靠有关部门的一次次运动式整治,对“黑校车”一停了之、“黑幼儿园学校”一关了之,安全问题是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长计议,事情的发展就可能面临“事故——整治——事故”的尴尬局面。
最终,条例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因为校车是孩子们集中乘坐,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差,对各种情况的反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要强调就近入学,这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对确实需要乘坐汽车的学生,应该首先通过公共交通和客运班线来解决。”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赵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晓光表示,条例对校车服务,提倡和支持的重点主要在农村地区,而且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这样一个层次的考虑,得到了全社会的拥护。
对此,王敬波表示:“校车安全事故的出现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事故,而与教育制度和校车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从当前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方法。”
专家指出,“发展校车服务,离不开政府支持,但应明确支持的对象和重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城市应保障就近入学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解决学生交通需求,需由政府给予必要支持的主要应当是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学生提供的校车服务。”
下一篇
"毒驾”入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