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新浪论坛
作者:@舞之仙儿
虽然每年的交通安全日前后的一些日子,大量舆论媒体将更多目光聚焦到中小学的交通安全问题上,报道一系列这方面的问题,让孩子放学后安全地回到家,这个吁求看起来似乎非常平淡,可联想到近来一系列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交通悲剧,又让人觉得无比悲壮。感想由心生发——
中小学的交通安全问题,教育什么,怎么教育,教育谁?这些问题看似有很多现成的答案,其实存在很多认知上的误区。
公安部曾经发出“文明交通,告别陋习”的倡议——将矛头指向诸如醉驾、超速、超载等常见的交通陋习。其实,在中小学的交通安全问题上,我最关心的不是那些行为上的陋习,不是普及一点儿安全知识,而是整体观念上的重视。在钢铁做成的汽车面前,人是弱者,而孩子又是弱者中的弱者,所以,必须意识到中小学生在交通安全中的弱势身份,而中小学常常是交通安全最薄弱的一环。从超载的校车,到无斑马线的校门口,将孩子置于险境中就是犯罪。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不能像以往那样,出了事故、付出血的代价后才“高度重视”,而在平常却是“高度近视”;也不只是“安全日”这一天的活动,而需要日常的重视去避免出现事故,这才是设立安全日的最大诉求。
再来看教育谁的问题。过去的交通安全日,各地的中小学交通安全的教育,多是请个交警来学校,给学生讲点儿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好的交通习惯。多是把孩子当作教育对象。
可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交通安全问题,最致命的并非孩子们不守规则,而是大人不守规则和缺乏关怀。校长缺乏关怀让孩子坐不安全的校车,大人开车看到孩子不礼让,管理者的交通设计有问题,陷孩子们于险境之中。毫不客气地说,过去的安全教育,多是大人生病,却让孩子吃药,完全错乱了。回望那些事关孩子的交通悲剧,受害者都是孩子,而病根,都在成年人身上。所以,交通安全教育,更该让校长、官员、老师、家长们当“学生”。
尚未成年的孩子,在灾难与事故面前是最脆弱的群体,自小培养安全意识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不应苛求他们在面对汽车时能够自保。他们缺乏自保的体力,自救能力非常差,无论生理、心理都处于绝对的弱势——基于孩子应对灾难的脆弱性,所以交通安全考虑上,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大人尽可能多地承担责任。
上一篇
撤点并校是教育不公的产物
下一篇
校车安全与“国情”不存在两难选择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