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观点评论

正文

校车:爱心来自社会

2012.07.20 -

来源:来源:厂商要闻

作者:未知

  多年来,困扰我国各地的校车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校车安全这条路,我们一直在探索……。

  也许,在一项伟大的事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都应该用心守护校车的安全,用爱把孩子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校车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

  近年来,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就学半径的加大,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最近几起有关(涉及)校车的恶性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校车:爱心来自社会

 

  全社会共同关注校车和学生安全

  首先,校车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面广,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责。校车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范畴,必须由政府出面牵头或统一组织解决问题。明确责任,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尽管当前国家各项政策(比如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以及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已经基本到位,但各地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尽快设立一个能够统筹协调、全面考虑、动员和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的校车管理部门,使得好的制度能尽快得到落实。

  其次,在无法可依时,我们倡导以法律手段弥补道德的缺失;在有法可依时,我们强烈呼吁,执法必严,铲除每一个安全隐患,避免"校车年年查,问题年年在"现象的存在。校车优先的"特权"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解不开一些人的心理"枷锁"。这就需要安监、交管等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持对校车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始终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威慑力。杜绝执法不严、得过且过现象的发生,否则会助长各种校车违法违规行为。换句话说,不负责任的监管是校车安全事故的"助推剂"。

  再次,生命安全大过天,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加强对校车安全条例和学生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是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宣传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学生、家长、驾驶员和从业单位,而应面向全社会。只有维护校车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遍及全社会,良心之灯才可能真正被点亮,校车才可能真正安全。

  理性对待校车市场热与冷

  作为客车行业的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校车在甘肃庆阳特大交通事故后,迎来了"热发展"的势头,一时间4000亿元的大蛋糕引起了中外校车生产企业一起"热火朝天忙生产",掀起了中国校车市场习习热浪。

  但近期的一组销售数据对比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中国50家主要客车生产企业中有22家涉足校车制造,2012年1-6月份累计销售校车11065辆。其中,1月校车销售1652辆,2月份2925辆,3月份1912辆,4月份2001辆,5月份1532辆,6月份1043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校车市场在骤然降温,原因何在呢?

  对此,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给出了答案:"前段时间,不少地区大批量购买校车,多数是为了在大的舆论背景下做形象、做政绩,等风头一过,自然会回归沉静;此外,鼓励公交优先与就近入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校车的购买;同时,关于校车购买,虽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各级政府有一定要求,但是财政补贴措施并不明确,地方责权同样不够明确,没有刺激校车市场放量;校车市场究竟有多大,要取决于地方的购买能力和承运单位的长期利益。"

  也许有人会问:校车冷了是否就意味着不应该买了?答案是否定的。理智地分析,校车的冷与热对校车购买不应该造成任何影响,购买者需综合考虑刚性需求与自身经济承担能力,无需"跟风"。据调查,当前,国内仍有很多学校或幼儿园出于孩子安全考虑,自己独立承担费用购买了校车。因为在他们看来,校车就是安全的象征,校车就能让人放心。

校车 社会 市场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