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观点评论

正文

校车之痛:就近入学是良方?

2012.04.14 -

来源:来源:21世纪网

作者:马晖

  让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

  如果你有一个6岁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你生活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山坳里,几年前村上唯一的学校关门了,如今你的孩子要上小学,你突然发现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是15公里外镇子上的中心小学。

  你该怎么办?

  是每天5点钟把孩子从床上晃起来,随手递给他一块馒头,看他背着小书包,在黑黢黢的山路步行2个小时去上学?还是送到村口的马路上,看他挤上一辆私人开的塞满孩子的拼装版“校车”,风驰电掣穿行在山区颠簸的公路上?或者,干脆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住宿,由老师照看,一日三餐吃蒸土豆,睡20个人挤在一起的大通铺,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才能见他一面?

  三选一,你会喜欢哪一个?事实上,或许你三个都不愿意选,但又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如今中国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家长们每天都要面临的选择。

  本世纪初,为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曾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撤点并校”狂潮。有学者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减少了49.4%;2000年至2007年,教学点则减少了50.9%。

  “也就是说,在十年时间内,我国农村普通小学数减少了近一半,其中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袁桂林教授表示。

  随之而来的《义务教育法》里规定的“就近入学”,对于很多家长而言成了挂在天边的月亮,而频发的校车惨案以及不断膨胀的寄宿学校则成为家长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宣布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心人注意到条例比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就近入学”的规定。

  多位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对此均表示,至少这体现出决策层对于过去政策开始进行反思。“就近入学的问题,其实质还是政府办教育以公平质量为第一要义,还是以效益效率为衡量指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静波教授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撤并后遗症初显

  陈校长说,变化从2002年开始。

  “我们镇原来有很多办学点,其中4个教学点被撤并,很多学生都到我们这里来上学了,”陈是江西省赣南地区一所山区中心小学的校长,学校现有学生1550人。

  此前,他所在的江西赣南地区某县,当地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教学点,或者是村小,学生最多走1.5公里就可以到这些学校上学。

  2002年,当地开始推行“撤点并校”,由中心小学管理下面的教学点。据当地教育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这项政策由规划局负责,当时提出要“三年要消灭办学点”。

  此后几年之间,很多教学点被撤并,学生们逐渐聚集到几所中心小学就读,问题由此产生。

  据他介绍,因为中心小学距离一些村子比较远,有的孩子每天要走上1-2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够到学校,即使条件稍好的家庭,家长会在早晨5点钟起床给自己的孩子做饭。

  有的村子里还保留了教学点,但是缩小了年级规模,“1-2年级的孩子实在太小,不会独立生活,家里也不放心,只好留在村小办”,这甚至直接导致出现了“一师一校”的办学点。

  更多的孩子选择了寄宿,为了照顾这些年幼离家的孩子,学校专门安排老师在晚上给他们做辅导等,尽量营造家庭的氛围。到了周末,老师们还要做代理父母亲,陪伴这些住宿生。

  “学校的责任太大了,我们几乎承担着无限的责任!”陈校长感叹道。

 

校车安全 撤点并校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