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未知
为规范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维护专用校车产品市场竞争秩序,保证专用校车生产一致性,提高专用校车产品安全性能。近日,工信部制定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简称《规则》),8月1日起施行。
根据规则,专用校车产品准入条件包括:专用校车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和规定;专用校车产品经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专用校车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改装类生产企业生产的专用校车产品,应当采用已考核合格的整车生产企业提供的底盘产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工信部设置准入门槛之后,那些获得校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优势,但准入门槛有所放宽,可能加剧校车市场的竞争。
准入门槛降低
随着去年晚些时候一连串的校车事故造成多起重大伤亡事件,校车和校车安全成了举世瞩目的问题。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近来,一些地方连续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的重大校车安全事故。这件事情提起来,我心里也很不安。校车安全必须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规则》明确,申请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并有同类客车的生产业绩。即申请企业前三年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3000辆,或大中型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1000辆。工信部将对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如果企业不能持续满足以上条件,将被工信部暂停生产资质。同时,《规则》也明确了专用校车产品的准入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自去年11月底校车事件发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强调关注校车交通安全工作,今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获通过,5月上旬校车安全国标正式实施,政策逐渐加码催生了需求的快速释放,2012年校车需求量至少在3万辆以上,工信部发布的校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对于上市公司校车市场的巩固是有利的。
但据一位全程参与了校车准入标准讨论的车企人士认为,讨论中有关车企应具备独立的地盘开发能力、限定整车生产企业进行校车生产等条件在《规则》中被完全放弃。校车准入门槛被降低,校车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校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大型客车,载客数量多、安全标准高,这是国际上校车的主流产品,根据《规则》的要求,这次能入围的中国中大型客车生产企业大约在15家左右;而最终出台的《规则》确定轻型客车‘3年累计产销量达到3000辆’,能满足这个标准的企业有80多家。”上汽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
工信部表示,将对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如果企业不能持续满足以上条件,将被工信部暂停其生产资质。
商用车市场波澜再起
《规则》与今年4月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被视为开启数千亿校车市场的钥匙。
“目前,校车适用的人口大约在3亿人,校车市场整体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晖说。
不过苏晖同时也表示,“由于财政补贴政策没有出台,校车市场的释放需要5年~10年的时间,未来两年不会出现大幅井喷的情况。”
事实上,规范中的校车市场让更多的生产企业看到商机并奋力进入,商用车市场掀起另一场竞争狂潮。
目前,国内具有生产客车资质的企业数量在98家左右,但前十家企业占据市场65%以上份额,其中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和宇通客车等占据半壁江山。
宇通、五菱、江淮、上汽大通等生产企业自不必说,而美国校车生产企业纳威司达等校车市场的“正规军”也蓄势进入国内校车市场。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纳入统计的50家客车企业中有21家从事校车销售,一季度国内累计销售校车6489辆,占客车总销量的12.5%。
鉴于《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已实施,目前很多校车生产企业都在对产品进行改进,以重新申请新的校车产品公告目录。宇通、金龙和上汽大通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自身生产的校车在安全标准方面均达到新国标,只需在尺寸和配置做微调。
上汽大通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在国家规定的18项基础上又增加了4项,即先碰、后碰、侧碰、翻滚,远高于国家标准,以保证产品售出以后100%树立起良好的口碑。而宇通计划投资28亿元专门造一个校车工厂,今年年底将开发100多个校车产品。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