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中国校车网!
首页 运营管理

正文

易县探路校车管理新模式

2012.04.05 -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王博 葛西劝 许彦灵

  日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至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校车安全保障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去年以来,由于国内一些地方屡屡发生校车安全事故,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校车安全问题日益重视,有关部门相继加强了对校车的监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为规避风险,有些地方采取暂停不合格校车运营等无奈之举,这使得这些地方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又凸显出来。

  如何满足社会对校车的需求,同时保障校车安全行驶?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难题?

  2011年11月以来,我省易县在校车运营模式上探索实行了“政府主导、教育牵头、公安履职、社会联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题,又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受到各方好评。

  3月30日,笔者前往易县,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访。

  961辆拼租车“整编”成校车

  3月30日16时30分许,易县县城建胜路上的易县第二小学门口,站满了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此时,一辆“哈飞”面包车缓缓地停靠在路边,前挡风玻璃后面放置的“接送学生”标志牌显得分外醒目。36岁的司机张师傅下车后,围着车子转了一圈,查看轮胎,擦拭后视镜,等待着他要接送的学生出来。

  这是张师傅来接第二拨儿学生放学,半个小时前,他已经从这里接回了7名学生。

  张师傅说,最近四个月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和随意了。

  “自从车里放上了这个,就好像被时刻监督起来。”张师傅指着“接送学生”的标志牌笑呵呵地说,“车停在哪,什么时间到的,走的哪条路线,甚至司机的一举一动,都好像有人盯着。”

  三年前,张师傅受雇于易县县城东关村多名家长,用自家载员标准为8人的面包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每人每月150块钱,最初是6个,后来变成了8个,最多的时候有14个。”张师傅坦言,“早中晚每天跑三趟,一个月能挣千儿八百的,也不耽误我正经的工作,以前为了节省油钱和时间,往往是十几个学生一块儿送。”

  张师傅说,当时超员载客很平常。“没人管,只要把孩子拉到地方就行。”张师傅说。

  变化始于2011年11月,张师傅的车被“收编”了。

  “原来的拼租车变成了校车,为了不超员,每天接送的趟数增加了一倍,接送的路线和时间也都固定下来了。”尽管多跑了一趟,但张师傅并没有停下接送学生的活,他告诉笔者,“现在接送学生上下学可从外活儿变成了自己的正经营生。”

  在易县,与张师傅有同样经历的有近千名司机。

  “全县接送孩子的所有车辆中,像张师傅这样的拼租车占到了80%,有961辆。”3月31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易县教育局局长许俊良介绍,近年来,易县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很大,全县初中已由2006年的34所调整为12所,小学由178所调整为45所,目前,全县在校生超过8万人,其中需要坐校车的学生超过1万人。

  易县山区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随着学校布局调整与数量的减少,出现了家长拼租雇车送学生上学的现象,但由于山区道路复杂,致使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很大。

  易县教育局普教股股长史建齐告诉笔者,“收编”前,他们曾对全县接送孩子车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着实吓了人一跳——近半数的拼租车车况较差,司机驾龄超过五年的不过三成,近80%的拼租车经常超员!

  必须马上对这些拼租车实行规范管理!易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游击队” 整编为“正规军”。

  “机动车要上交强险,要上交符合国家规定的检验检测报告,司机要具有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去年底,《易县接送学生车辆准入条件》出台了。

  “拼租车必须达到此标准才能继续接送学生,不达标的要限令整改或换车、换人。”许俊良说,“整编”工作历时一个月,切实实现了逐车检验,严把标准关。

  一百多万财政支出防“超员”

  3月31日17时许,易县豹子峪村的刘淑琴在村里小广场上准时接到了乘校车回家的孩子。孩子在西陵中心小学上二年级,从学校到村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刘淑琴几乎每天都这样接孩子。

  “以前,有时候等半个小时校车才到,遇到天气不好,就更不准时了,等得心里总打鼓,生怕出什么事儿,现在准点儿了,每天下午5点左右准到。”刘淑琴说,“以前,孩子有时因为抢座跟同学打架,现在好了,再也不超员了,孩子还有了固定座位。”

  其实,更令刘淑琴高兴的是,校车的服务越来越好,钱却没涨,“以前,每月150块,现在还是一样。”

  接送刘淑琴孩子上下学的司机苏杰道出其中的原委,“原来拉一次的活儿,现在因为禁止超员必须拉两次,成本增加了,费用能不涨嘛?只不过,涨的这部分钱由政府出了。现在,除了家长们出的车费,我每个月还能拿到500元的补助。”

  据调查,在易县,如今每一名校车司机每个月都能拿到政府补助的费用,多则上千,少则二三百。

  这是易县根据当地实际所采取的措施:将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原本由私人雇佣的拼租车变成政府承认的统一管理的校车,有效破解了校车从哪里来的难题。在当地政府看来,走社会化的校车道路是符合易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易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易县2011年财政收入仅4亿元,是典型的穷县办大教育,如果政府统一采购校车,一次性购置费不会低于5000万,加上司机工资一年至少支出2000万、养车费至少需要60万,“这样算下来,费用全靠财政承担,政府根本吃不消,如果让家长来出,更不现实。”

  为解决校车超员问题,保证校车安全,易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出一百多万元解决超员问题。

  财政拿出了钱,但怎样实现科学公平分配?这又成为困扰易县教育局的一大难题。

  “乘车学生总数、月公里总数、月乘车费用、车辆总数、按公里补助款……”笔者拿到一份“解决教育系统接送学生车辆超员问题补贴经费发放表”,表上,每辆车的相应数据记录很详细。易县相关部门经过反复协商,采取了以每辆校车每月行驶的公里数为依据来计算补助款数额的办法。

  “经过我们的详细测算,全县接送学生车辆年运行总数近97万公里,我们将补助款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每车每公里0.48元的标准分配给那些位置并不偏远、原来车辆超员也并不严重的学校,另一部分以每车每公里0.91元的标准分配给超员严重、资金缺口较大的四所地处偏远的学校。”易县教育局副局长肖鹏介绍,“这一分配方式破解了校车超员治理的难题,实现了校车治理工作的突破。”

  肖鹏告诉笔者,补助由学生所在学校逐月发放给校车司机,当月如果出现超员等违规行为或出现交通事故,补助则酌情扣除。司机们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脑子里要时刻绷紧了安全的弦儿。”

  三部门联动,一车一档保安全

  3月30日17时许,易县第二小学操场。

  胸前挂有“接送学生值班老师”牌子的张老师领着一队学生向一辆校车走去。走到车前,张老师打开手中的文件夹,一边点名,一边做着标记。

  笔者看到,张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份“日常排查情况统计表”,乘坐这辆校车的所有学生的姓名都在其中。按照规定,每次上车前,老师要按此表核实人数,并作好记录。

  点名后发现,7名学生中还有2名未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下课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多等一会儿是常有的事。”张老师说,“护送名单上的所有学生都上了车,才算完成了任务。”

  学校老师接送学生上下校车的工作内容是近几个月才有的。“自从政府对校车进行了统一管理后,我们也开始每天安排任课老师轮流值班,接送学生上下校车,确保人到车到。”负责此项工作的该校保卫处主任赵金磊说,“值班老师还要对司机和车辆进行监督,确保校车不超员、车况正常。”

  “平均计算,虽然老师每天多了20分钟的工作量,但对校车的营运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赵金磊说。

  如今,易县每所中小学都实行了这种做法。

  对此,许俊良认为,易县实行的校车运营模式虽然增加了教育系统的工作负担,但由于学校与学生直接接触,便于管理,也容易实行。

  除了教育部门外,易县公安与交通部门也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为了协助进行校车管理,易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今年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新部门——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公室。

  在这个办公室,笔者看到了全县目前使用的961辆校车的档案信息。车辆照片、行车证复印件、驾驶人违法信息机查询结果报告单、学生乘客安全责任书、行驶路线、站点停靠示意图……每辆校车的档案信息装订起来都有厚厚的一沓。

  “除了严查准入制度,我们还加大了道路上的安全守护。”易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俊龙说,“我们在城区各个中小学、幼儿园设立了护学岗,在每天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派民警护卫校园门前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在接送学生车辆出校、上路前检查是否超员。”

  同时,易县运管部门也在研究制定有关校车车检的规定,争取做到既不增加校车司机负担,又要保证校车车况良好。

  校车安全无小事。为了加强教育、公安、交通部门三方配合,明确各自任务,当地政府还出台了监管措施更加周全和细化的“十定”原则,即:锁定车辆,做到针对性监管;固定乘车人员,做到人车对应;固定座位,做到对号入座;固定行车路线,做到车线捆绑;固定趟数,做到车次准确;固定往返时间,做到严格控制途中时间;固定教师分包车辆,做到车车有人负责;固定每趟次乘车小组长,做到车车有组织;固定信息联络员,做到时时信息畅通;定期总结整改,做到不断完善提高。

  “在四个月的摸索运行中,我们严格按照‘十定’原则进行检查,目前,已对存在超员问题治理不到位、值班老师不到位、档案不规范等问题的12所学校进行了严厉批评。”许俊良说,“这不能‘一阵风’,校车安全工作必须天天抓!”

  (河北日报记者王博 葛西劝 河北日报通讯员许彦灵 保定报道)

校车管理 校车安全
中国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