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晶报
作者:网络
但愿有关部门能从爱护孩子、敬畏生命的高度出发,不仅让校车早点拿到使用许可证,也能积极通过相关改革探索,堵住任何可能的安全漏洞,为校车颁发一张“安全”许可证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教育、交委和交警三部门校车使用许可发证工作职责分工及优化流程。但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从6月开始递交资料,半年过去了,所谓的许可证却在望眼欲穿中迟迟没有发放下来。
沙井冠群实验学校近日发生了一起校车在校门口碾死学童的悲剧,校车安全再度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校方已承认学校管理存在漏洞。加强相关安全排查,防止类似悲剧重演,这一点无须赘述。需要提醒的是,校车安全环环相扣,哪一个领域都不能失守。比如,如果这么多校车无法及时持证上路,是不是可能导致鱼目混珠,不经意间埋下新的安全隐患?
从相关报道来看,政策多变、手续繁杂是校车许可证迟迟无法办理的主要原因。办证时除了申请表,还有办学许可证、机构代码证、车辆检测合格证、行驶证、保险及跟车老师身份证、运行方案等十几种材料。有的材料里有一个标点错误,也必须拿回去改正。更让人吃不消的是,由于申办政策更迭频繁,前期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往往面临作废。
毋庸置疑,为校车许可证办理设置相应的门槛乃至细致的手续,是完全有必要的。校车安全丝毫马虎不得,再加上深圳的校车“大户”多半集中在原特区外的民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不但校车质量堪忧,而且人员流动频繁,道路交通情况也颇为复杂,从严审核才能更好地把好安全关。
但这并不能成为校车许可证“难产”的辩护词。深圳从2006年就已实施校车和校车驾驶人行政许可制度,走在了全国前列,学校和幼儿园的校车须持一学年一办的《深圳市校车许可证》方可接送学生,按说几年下来,制度已经完善,有了一整套规范、清晰、流畅的办事格式,为何仍然出现让基层办事者叫苦不迭、手忙脚乱的局面?
比如,据介绍校车许可证申办从原来的纸质材料改为通过系统提交,需要增加WORD和PPT版本,但这个材料提交系统至今没有建好,原因究竟是什么?相关政策为何频频变更,让人无所适从?到底该由谁来回应?看来,负有联合审批之责的交警、教育和交通三部门是不是该更好地加强沟通协作,将整个流程梳理一下,查查问题到底卡在哪里,以便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千万不能应了那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老话。
校车许可证半年无一办好的怪象,颇像一个公共服务出现“梗塞”与“淤血”的隐喻。事实上,比起校车许可证办理被“吐槽”,更令人不解的是校车改革的悄悄停滞。早在两年前媒体就有报道,深圳考虑改变各校管理校车的现状,将全深圳市校车统一由专业公司运营,实行公司化、专业化运作,并由政府对校车公司进行财政补贴。舆论赞扬这样的思路牵住了校车安全的“牛鼻子”,实际上,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国内也有不少地方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时隔多时为何仍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一个一流的法治城市,应该也是一个能深刻理解“孩子优先”理念的城市。但愿有关部门能从爱护孩子、敬畏生命的高度出发,不仅让校车早点拿到使用许可证,也能积极通过相关改革探索,堵住任何可能的安全漏洞,为校车颁发一张“安全”许可证。
下一篇
打击“黑校车”让娃娃坐上放心车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