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校车中国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让学童安全成为中国社会之痛,于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校车成了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校车生产企业争先恐后忙生产,国际校车企业纷至沓来,希望分得一杯羹。但近期校车市场的表现似乎让人有些失望,但这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能让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校车市场为何会突然遇冷?未来中国校车市场该如何健康和谐的发展?
校车谁来买单的问题至今未解
20世纪90年代初期,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等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校车的产生与发展。但始终未能形成专业的校车市场。原因很简单,专用校车的购买成本及运营费用均比较高。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预算,全国32万所小学,1亿多学生,校车投资和消费一旦被点燃,每年可以释放出上万亿元的内需,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创造至少500万个就业岗位。不过,理论上鼓舞人心的计算,距现实操作还有相当的距离。事实上,尽管市场潜力看上去十分诱人,但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校车服务发育得并不好。
在北京,2011年阳光彩虹教育服务公司曾开通灯市口小学、曙光小学等学校的校车业务,高峰时有98辆校车,共有68条线路,每个学生每月收取50元,但运营不到一年,就因为无法盈利而关闭。"校车服务没有政府的支持政策,靠单纯的市场化运营很难成功。"原阳光彩虹公司校车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侯洪美总结说。 北京东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说,经费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开一辆校车,保养、停车、油费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些费用加起来价格不菲,很多学校承担不起。"我才不愿意弄这个呢,很危险,只要出一次事故就是大麻烦,说实话我也是成天担惊受怕。"北京某知名小学的校长表示。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开通正规的校车完全是奢望。
上一篇
严管校车,别老盯着罚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