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网络
从国道进入我的家乡——江西赣州宁都县城,“文乡诗国”几个字很醒目。明末清初,数位名噪一时的文学家在此隐居,开堂讲学,奠定了此处崇文之风。但这次回家的见闻让我担忧家乡的教育。
我有一个朋友在县城教语文,她有个同学林菲(化名)从赣南师范学院英语本科毕业后,已经在赖村中学当了两年老师,在那里的教学经历让她心情沉重。
赖村是宁都的人口大镇,赖村中学初中三个年级有3000多个学生,130多个教师。林菲班上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给他们做饭。一些学生吃得很差,就一点辣椒扒一碗饭;一些学生穿得很差,0℃的天气还只穿一双拖鞋。尽管按政策,住校的中小学生一年分别有700元、500元国家补贴,但仍有学生睡木板,连被褥都没有。
让林菲难以理解的是仍然有许多家长“重男轻女”。她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个独生子女,普遍都有四五个兄弟姐妹,“哪怕家里再穷,也要生儿子,而且越多越好”。老师们发现,农忙时帮家里做农活的是女孩子,男孩子们反而纹丝不动。
有一个男学生比较淘气,女班主任请家长来跟校长谈话。孩子的爷爷来了,班主任刚开口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就指着班主任说:“我们男人说话,你们女人不要开口!”
林菲发现,许多家长和学生本人对成绩并不敏感。以初三年级为例,12个班,6个班是“好班”,好班里顶多三分之一的人能考上高中、中专或者职校,其余的学生则外出打工。林菲说:“很多学生都很期待打工,因为打工有钱。他们觉得,大学生赚钱还不如农民。”
这和东山坝中心小学教师李艳(化名)的感受一样。东山坝中心小学有1000多个学生,50多名老师,一个班由两名老师“包班”,数学、语文老师要各自承担音乐、美术等副科。李艳说,去年底,学校门口的路修好了,之前坑坑洼洼的,“朋友来看我都开玩笑说要下很大决心”。
农村教学条件差,也是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最头疼的事。他对我说,有一些村小,两三百人的学校,连个厕所都没有,孩子们得在户外解决。
“我们县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辆校车。”他说,校车确实属于教学硬件,但购置车辆和运行资金很难落实,“有了车驾驶员也很难找,责任那么大,5000块一个月都没人愿意开。”
他说,教育是一盘棋,发生校车事故就做校车的文章,让人感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每个孩子有教室、有宿舍,甚至有图书和仪器,可能比校车更迫切。”——目前宁都农村教室中仍有24万平方米危房,其中12万平方米属于一级危房。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