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大众网莱芜频道
作者:王鹏
2014年初,莱芜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公布<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的通知》,将“校车村村通”列为2014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的模式,截止目前,172辆取得校车标牌的“大鼻子”校车投入运营,开通运营线路270条,运送学生16000人,覆盖全市所有农村镇(街道),基本实现“校车村村通”,学生上下学做到家、车、校安全无缝对接。
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四个发展”和“五个莱芜”建设,2014年初,莱芜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将“气化莱芜”、老年人免费乘公交、幸福养老、校车村村通、儿童免费康复行动、建设市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文体惠民、城区便民市场规范、环保网格化监管和生态湿地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纳入2014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项目。
2015年已经到来,莱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完成情况如何?近期,大众网记者走进各负责单位对“10件实事”完成情况进行采访,邀请莱芜网友一起看看各单位交出的实事“成绩单”。
2014年莱芜市“10件实事”成绩单④:
“实事”内容:校车村村通。在全市农村初中、小学实施“校车村村通”工程,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方便就学和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
完成情况:目前,172辆取得校车标牌的“大鼻子”校车投入运营,开通运营线路270条,运送学生16000人,覆盖全市所有农村镇(街道),基本实现“校车村村通”,学生上下学做到家、车、校安全无缝对接。
莱芜172辆校车投入运营 校车村村通覆盖全市
大众网莱芜1月17日讯(记者 王鹏)2014年初,莱芜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公布<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的通知》,将“校车村村通”列为2014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的模式,截止目前,172辆取得校车标牌的“大鼻子”校车投入运营,开通运营线路270条,运送学生16000人,覆盖全市所有农村镇(街道),基本实现“校车村村通”,学生上下学做到家、车、校安全无缝对接。
据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交通安全环境,莱芜市教育局积极探讨接送学生车辆管理路子,确保学生的上下学安全。2013年底,深入调研、摸底测算,向莱芜市委、市政府提交“校车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经莱芜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校车村村通工程”列入为民办十件实事。
为解决农村孩子方便就学和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莱芜市专门成立莱芜市农村中小学“校车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教育、公安、交通、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的模式,采取分步开通的办法,线路成熟一条开通一条,扎实推进校车工程的实施。同时,为保障校车运行的绝对安全,所有通校车的学校都制定严格的恶劣天气校车应急预案,预案根据天气情况分为两级,如果出现大雪封山,校车就会停运,学生就重新住校,直到道路达到安全运行条件。
在校车运行过程中,莱芜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的模式,严格准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公益性质,成立专业校车管理服务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莱芜市由莱芜市长途汽车公司、莱芜市公共汽车公司两家企业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条件的大鼻子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不参与其他运营。此外,建立校车公司内部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管理人员责任,规范校车经营者的运营行为;校车公司与学校、学生家长、司机、护导员签订安全责任书。校车安装GPS监控系统,实现校车的“无缝隙管理”,打造政府放心、家长安心、学生舒心的安全、优质、便捷的专业校车。
截止目前,172辆取得校车标牌的“大鼻子”校车投入运营,开通运营线路270条,运送学生16000人,覆盖全市所有农村镇(街道),基本实现“校车村村通”,学生上下学做到家、车、校安全无缝对接。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