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地方动态

正文

[新疆]“畅通富民”工程让塔吉克牧民走出大山

2012.10.06 -

来源:来源:交通部

作者:网络

  “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走出大山,现在路通了,孩子们出去上学也安全了……”。9月25日,记者在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勒村采访了1组1号家庭的女主人阿依汗,现年32岁的她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却为孩子们上学路主线贯通而异常高兴。如今从皮勒村到马尔洋乡,三天的行程缩短为3小时。

  今年69岁的胡西那扎尔在村里的供销社门市部干了一辈子合同工,7月被推举为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平生第一次坐上去乌鲁木齐的火车,然后又坐飞机到了北京。他告诉记者,通往皮勒村的道路未修建之前,他每次进货都得跑到比马尔洋乡还远的瓦恰乡去,然后用骆驼把货驮回来,路上得走一个星期。冬天牵着骆驼走在冰封的叶尔羌河上,不小心就会连人带骆驼掉入冰窟窿。现在路通了,车辆只需一天时间就直接把货拉到村口一公里处的河畔边,再不用冒险攀崖涉水靠驮运人背行程几天时间运货了。

  马尔洋乡—努什墩村—皮勒村公路建设工程起点为马尔洋乡政府,沿途经过努什墩村(杏花村),大河口,至终点皮勒村,项目全长50.935公里,项目总投资4802.3887万元,计划于2013年8月15日完工。记者在沿途看到,从马尔洋乡前往皮勒村的沙砾路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正在进行护桩等附属工程施工,只见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公路依山傍河蜿蜒伸向远方,一边是水流湍急的叶尔羌河,一边是险象环生的危崖,不难想象当时开山辟路修筑道路所历经的艰辛。

  全程陪同记者采访的喀什地区交通局副局长张磊说,“皮勒村位于马尔洋乡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无交通通道,只有冬季和春季才能骑着马和骆驼到达该村。为解决当地农牧民出行和孩子上学难题,交通运输厅于2008年将该村通达公路立项,采取把若干个项目资金捆绑到一起的办法确保工程于2011年8月15日进场施工。为了尽早解决当地出行难题,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喀什地区交通运输局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速度,冬季不间断施工,确保于今年8月15日提前实现主线通车。

  皮勒村村长依明说,今年8月26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塔县教育部门派来两辆校车一直开到与皮勒村隔河相望的叶尔羌河畔接学生入学,当天就把孩子送到了县城学校。没有路的时候,孩子们要攀崖涉水徒步行走三天时间到达马尔洋乡乘车到县城,而路通了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到达马尔洋乡,当天就能到达县城。

  喀什交通运输局局长缑建伟说,因工程项目终点要跨越叶尔羌河,需建300米左右大桥才能到达皮勒村,路不通,钻勘设备无法进入,现在路通了,桥梁测设工作很快进行,届时皮勒村就将彻底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

  据悉,近年来,交通运输厅为解决南疆边远山区的通行问题,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仅2012年,新疆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就计划投资25~30亿元,完成农村公路项目410个,建成农村公路5239公里,改善30个乡镇、454个建制村通行条件,使100万农民受益。

  塔县交通局副局长阿西木江说,塔县46个行政村,目前只剩9个村还没通公路,但均纳入“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全部贯通。如今,县域内各主要景区(点)都有道路通达,大批农村公路的建成,不仅使当地教育、医疗保健、农牧民增收、商业流通、农牧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山区实施的“畅通富民”工程也成为塔县农牧民走出大山通向外界的“希望之路”。 ( 记者 范永伟 )

新疆 畅通富民 塔吉克 牧民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