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肇敏 张磊 管林建 王秀丽
背 景:
平安校车已成为刚性需求 市 民: 期待平安校车早日“全覆盖”
平安校车已成为刚性需求
2011年11月16日,甘肃庆阳超载校车与运煤货车发生相撞事故,导致19名幼儿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校车安全的强烈关注。
在城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校门口排满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这给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又增加了一重负担,许多家长开始对校车的运营寄予期待——不仅能节约家长和学生的时间,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减少安全隐患。而在农村,对校车有着同样的需求,在合村并校的背景下,一个直接难题就是孩子们如何从家门口安全到达校门口。安全校车的缺乏,使得上学的路不仅漫长,而且充满危险。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滨州市登记在册的校车600辆左右,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用校车。全市城乡学校学生的接送,还主要依靠家长自己想办法。接送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个人购置一些老旧客车接送学生,自行联系生源;二是多名学生采取“拼车”的方式上放学;三是家长委托“小餐桌”业主接送学生;四是一些单位自购车辆专门接送本单位职工子女;五是家长自行驾驶私家车、电动车接送学生。据悉,前四种接送学生的车辆在市城区运营的约有180余辆。
记者调查发现,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上放学时间,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大量私家车接送学生,造成学校周边路段严重交通拥堵;许多校车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甚至是拼装、报废、未年审车,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多数校车驾驶员是兼职经营,安全意识淡薄,经常存在超员超载现象。
一方面,校车事故频发,安全状况堪忧;一方面,社会对校车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确保校车行车安全、解决学生坐车难,一时成为摆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平安校车被列为政府将办好的“16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的第一件。
市 民:
期待平安校车早日“全覆盖”
3月5日下午4点左右,家住滨州经济开发区杜店办事处山柳杜的杜大姐,早早地来到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需要大人接送,有时候时间比较紧,来回赶得比较匆忙。”杜大姐告诉记者,“每天光接送孩子就需要花费3个小时左右。等孩子大一点自己骑电动车就好了。”
当得知今年滨州市将实现城区所有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时,杜大姐难掩高兴:“俺孩子要是能坐上校车那可好了,我也不用耽误上班接送孩子了。”杜大姐觉得,校车比骑电动车安全得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阴雨天孩子也不至于再淋雨遭罪了。记者采访发现,跟杜大姐有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住址离学校较远且夫妻两人都是上班族的家长,都迫切希望平安校车能尽早为自己的孩子保驾护航。
在滨州实验学校门口,记者遇到正在护送学生放学的董老师。“每天上放学的时间,学校门口就堆满了车、挤满了人。现在幸亏小学几个年级的放学时间不一致,不然会造成很严重的交通堵塞。”她说,“每位老师要把全班学生安全带出校门。如果人少还好,人多了一挤就容易混乱,难免会发生意外。”她认为,确实应该安排校车接送孩子上放学,最好是那种能停在学校里面的校车。学生不用出校门,放了学直接上校车,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许多受访者在肯定了校车方便、安全的同时,也对校车的运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住的小区乘校车的孩子比较多,校车会到小区里面接送。可有些孩子因为住得比较分散,校车不会开进他们的小区,而是在一个停靠点等待,有的停靠点在路口附近或者小区的对面,这样孩子过道路的时候不安全。”牛女士建议合理设置校车停靠点,尽量减少安全隐患。
王先生则希望汽车驾驶员提高自觉意识,主动避让校车。“我们村跟周围几个村离得很近,过往的车很多,有些车主就不太注意避让校车。”他说,“将心比心,都有孩子,照顾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照顾自己的。”
有些家长希望开通校车后,线路的设计能更科学。“站点尽量离学生密集的大型社区近一些,而且校车行驶时间也不要太长。”一位家长说,“如果校车总是绕来绕去接孩子,到学校时间反而比自己送更久的话,那也没什么必要了。”
在去年频发的校车事故中,校车质量不过硬成为不少惨剧的“元凶”,很多家长提出校车要确保质量过关。
政 府:
全套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出台
对平安校车工程,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12月下旬,市政府召开校车工作调度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在会议上强调,校车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这件事情上必须周密实施,慎重操作,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真正让群众省心、放心、安心。张光峰要求,在国家还未出台校车安全标准体系前,要按照高于普通客车的标准审核、检验或购置校车,做到既保障安全,又经济适用。为保证校车持续符合安全标准,要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确保使用安全。建立健全校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对因管理不力导致责任事故的,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这次会议出台了滨州市推行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工作意见的草稿。计划在2012年首先在市城区内选择2至3所学校作为试点,先行实施“校车安全工程”,然后逐步在四环范围内所有中小学推广实施,计划到2012年底实现滨州市城区学校(市直2所,滨城区21所,开发区1所)全覆盖。经过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充分调研,最终,平安校车工程写入了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张光峰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高度关注改善民生,自我加压,倾力而为,每年新增财力的80%要用于民生。滨州虽然地处‘山东西部’,但在民生保障水平上,逐步按东部地区标准执行,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集中办好16件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实事。其中,将“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市城区所有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加快县区‘平安校车’推进步伐”列为16件民生实事之首。
3月7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市政府与教育局刚刚就市城区校车推进工作召开了会议,初步制定了平安校车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校车路线图,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将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去年的计划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全套实施方案将在近期拿出并向社会公布,争取早日让该工程启动。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市城区所有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加快县区“平安校车”推进步伐。
——摘自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去年,滨州市大力实施了就业创业、教育文体、民生水利等“十大民心工程”,给群众带来了重大实惠。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滨州市又提出集中办好“平安校车”、资助4.6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建设保障性住房6920套、开展供热计量改革、推进公交便民畅通工程等16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解读市政府2012年16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以期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把这16件民生实事办好,众志成城、共筑和谐,共同建设生态、美丽、幸福的新滨州。
上一篇
六安:小龙人幼儿园校车严重超员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