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识车 文化

正文

邓祖前: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弟有书读

2012.07.02 -

来源: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未知

  见到邓祖前时,他正独自一人守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的博爱学校空荡荡的校园。老师和学生们都放假回家了,老婆带着孩子出门了,学校没有保安,校长邓祖前心里放不下去年刚买的十几台液晶电脑。在这所莆田市最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里,电脑室算是一块“心头肉”了。

  “办这种学校挣钱不多,主要是让外来工子弟有书读。”邓祖前是安徽省寿县人,今年39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老家当过几年代课老师。眼看着同龄人都到沿海地区打工、闯荡,他也动了心,便和几个同乡到上海找机会。毕竟是老师出身,邓祖前选择的方向就是学校。2002年,他跟着老乡在上海参与创办了一所“外口学校”,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后来,他们先后在温州、福州留下了办学的足迹,最后又顺着福厦路来到了莆田。

  2006年,邓祖前租下新度镇港西村小学的旧校舍,办起了一座“新港西小学”,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弟。因为每年要付几万元租金,这所学校办得有些吃力,规模也一直不大。2008年,一个好机会降临到邓祖前面前南梧塘村小学面临撤并,120名学生要分流,可家长们不同意。经过好心人牵线,南梧塘村决定把邓祖前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邀请”到本村办学,顺带解决120名本村学生的读书问题。

  “真是特大喜讯!”6月21日,邓祖前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一边用不太熟练的动作泡起功夫茶,一边回忆说,南梧塘村小学校园面积是港西小学的三倍,占地约7亩,有一栋三层教学楼,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不仅如此,当地的闽中慈善服务中心又捐款2万元,帮助学校把校舍粉刷一新,把“晴天飘尘土,下雨踩烂泥”的泥巴草地操场换成了水泥地面。校园好了,学生人数也直线上升,从当初的300人增加到现在的15个班级、900多人。“还有家长想前来报名,但校园已经饱和,无法再扩招了。”邓祖前有些惋惜。

  行走在博爱学校略显陈旧的校园里,记者看到,操场上只有1个篮球架,几张水泥乒乓球台,与城区小学相比,显得很“寒酸”。可为何博爱学校能吸引莆田市各区域的近千名农民工子女前来就读呢?操场边上停放的一排7辆校车是答案之一。

  邓祖前说,莆田市有很多在建筑工地干活或者打零工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经常随着工地迁移,频繁搬家,居无定所,所以孩子上学成了大难题。而博爱学校的接送校车,早晨把孩子接到学校,晚上又把孩子送回家中,不管家长在哪干活、在哪租房,校车都能“迎来送往”。据了解,目前学校有600多名学生需要校车接送,放学时一辆校车要来回跑3趟才能全部送完。为了保证安全、提高效率,学校在今年年初花了50多万元,新买了两部大型校车,准备逐步淘汰原来的中巴校车。车费怎么收?邓祖前介绍,每人每学期收600元,“正好够油费、车辆保养费和驾驶员工资”。

  农民工一般早出晚归,中午在外凑合一顿,可孩子的午饭怎么办?博爱学校专门办了食堂,每个学生每学期350元,管一顿午饭,菜里有荤有素有汤。再加上每学期600元至650元的学杂费,家长每学期一共缴纳1550元至1600元,就能让孩子有书读、有午餐、有校车接送,怪不得这所学校在外来务工人员中一传十、十传百,生源不愁。

  邓祖前创办的博爱学校,得到了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如今,教育部门拨款达到7万元、闽中慈善服务中心捐款达到5万元。邓祖前在校园里新建了一座幼儿园,在教学楼增设了消防楼梯,并配备了电脑室用于学生上课。同时,招聘公办学校的退休老教师任教,把音乐、美术等课程老师配齐,聘用老师的学历要求在大专以上,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莆田市办学6年,邓祖前颇有感慨:“这里文化氛围浓,政府支持力度大,慈善团体的帮助多,让我办学很有信心。有机会的话,会找人合作,扩大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弟有书读。”

农民工子弟 校车管理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