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 深窗综合
作者:未知
儿童节前夕,《人民日报》一则关于校车使用状况的调查报道引人关注。报道称,我国多地无力支付校车运营养护成本,希望加大财政投入来解决这一窘境。
与此同时,另一则同样夺人眼球的消息是,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新闻在这样的对比中呈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与力量。一边是屡禁不止、年年增长的公车消费,一边是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出台的背景下,多个地方对校车养护竟称无力支付。这是一种何其尖锐和沉重的对比!
如果说公车泛滥的背后是权力泛滥,公车“越改越多”折射出了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之难,那么校车投入得不到应有保障,则成了观察这个社会浮躁、短视、功利心态的又一个维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一名官员透露,去年上半年统计显示,全国上下学接送车辆有285119辆,符合国家标准的是29422辆,解决了510万学生的上下学问题。也许有人会将这当作成绩来解读,但是,符合标准的校车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这样的数字面前感到羞愧。
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专家表示,目前的校车条例赋予了学校和地方政府太多的责任,不免让这二者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责任——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专家的孤见,事实上,一些地方就在践行这样的思路,走校车改革的市场化路子,比如让企业投资购买校车,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管理。
纳税人的钱被用来供养无节制增长的公车,而最应该成为政府责任的校车服务,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难以落实,甚至指望“全社会”来承担,这是一种怎样的荒诞逻辑?从我国公车消费达到千亿级的天文数字来看,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对教育、对生命、对个人权利的本质认识,缺的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安全成长环境的悲悯情怀。
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惯例。也许,公车改革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让公权归公和公车交公,不能企望于官员的幡然醒悟和自我节制,必须借助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和制度约束,而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我们起码可以从现在起,尽快地、更多地将校车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孩子们等不起,也伤不起。
一边是屡禁不止、年年增长的公车消费,一边是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出台的背景下,多个地方对校车养护竟称无力支付。这是一种何其尖锐和沉重的对比!
上一篇
辽宁“平安校车”对超载说不
下一篇
养校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