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观点评论

正文

校车,你能奔跑多久?

2012.05.24 -

来源:来源:海安网

作者:未知

  频繁的校车事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校车安全问题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温总理于不久前亲自签署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自此,校车的安全问题才算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唱“忐忑”的那位女歌手在台上挤眉弄眼、表情夸张,一场卖力的义演,为孩子们募捐到两辆校车。看到湖南卫视的这则新闻,让我不禁有些担心,在全国性的如此高度重视之下,校车的来源竟然还是靠明星的义演?

  每起事故的原因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新闻报道的文字也近似到让人哭泣的地步。不用说,教育部马上又下通知,紧急排查中小学校相关情况,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校车事故竟找不到一个法律层面的责任人,出事的忙着善后,没有出事的还在侥幸,就算在我们这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城市,早晚的校车上,孩子们依旧像沙丁鱼挤在罐头里一样。

  再次翻开那些事故的图片看看,任谁都会流泪,那些个稚嫩鲜活的生命永远的离去了,带着无数未圆的童趣梦想,带着天降噩梦之下依旧残留在嘴边的笑魇,你能听到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眼前有数万万双哀痛中泛动泪光的眼,孩子们,你们就这样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实行以县级财政为主,而在我国中西部的不少地区,很多县的县级财政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了,校车的购置和日常使用都需要经费,政府也缺少更多的经费用于校车投入。而且,校车安全事故,应该向哪个部门问责?没有一条法律能说清楚这个职权在哪里,没任何法律依据。校车管理现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但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就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校车究竟隶属哪个部门管,在公安、教育和交通等部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谈到了学校安全,但都没提“校车”两字。教育部门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找不到责任主体。

  那些柔弱、幼小的生命,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时,就遭遇劫难,永远的闭上了不愿闭上的眼睛。他们被塞上的是一辆回不了家的车,一瞬间发生的事,就改变了几十个家庭的命运,几十个家庭立时陷入了悲恸哀号之中。在抑制不住的哀痛中,我们不得不沉思:国薄民穷是根源,作为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跻身世界前列,但人均纯收入仍低得可怜,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国民素质日趋倒退,在市场经济驱动下,一部分人利用对资源的配置权和投机钻营富了起来。正是这些人,在各个行业领域之中,赚着昧良心的钱,却又承担不起后果,黑校车问题就是这其中最惨痛的教训。如果国家足够富强,少儿教育就可以完全纳入公办之中,无须依靠社会力量,此类悲剧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民众足够富裕,这些家长就不会无奈地将子女塞进超载600%黑校车里。

  只是少年强才国强,《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给出了法律惩戒方式,希望所有人都来重视孩子的成长,不仅只是校车问题,还有教改问题、营养问题、过度解读与过分冷漠之间的落差引发的心理问题,更希望政府要更加倾斜学校的经费,经过多方的努力校车有了,总不能再出现因为没油趴窝的问题。我总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坐上安全的校车,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等他们长大了,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会看到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校车 安全 事故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