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校车网!
首页 动态 观点评论

正文

校车安全标准须是利益和效用的权衡

2012.01.13 -

来源: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刘远举

  标准之争再起,校车标准又成舆论热点。在这场争论中,政府部门和一些厂家持有的“美国式的大鼻子校车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激起了公愤。

  其实,在有关校车保障的财政政策出台之前,沸沸扬扬的标准之争,并无太多的意义。就如同在食材买好之前,菜谱并不重要一样。但无论如何,既然有争论,不妨把道理说明白。

  批判“国情说”的舆论里,最常见理由就是,中国有庞大的三公消费。这的确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但一些评论者在处理“应然”和“实然”的时候,却搞错了逻辑。要知道,如果说三公消费这一“实然”限制了校车保障乃至道路拓宽的种种“应然”,那么,要以削减三公消费这一“应然”,为校车提高标准这一“应然”做背书,削减三公消费这一“应然”就得先变“实然”。

  而指望用校车标准去制止三公消费,这已经不能说是缘木求鱼,而是南辕北辙。显然,这不是校车问题,而是基层政府、人大、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抗争种种不如意、不公平的实然,但同时也必须以这种实然为基础来折中。

  而且,即使假设这笔钱到位了,也还有很多更需要的地方。比如,漏雨的校舍、破旧的道路。实际上,江苏校车事故的悲剧正是因为一边靠近水渠的土路坍塌,也就是说,美式校车也许反而更不安全。稍有中国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即使在东部富裕地区,只要离开县域中心不远,即使工厂连片、民众富裕,路况也会极不好。要知道,从民众富裕到公共设施优良,就经济规律而言需要多年的积累。

  正是有鉴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在美式大鼻子校车标准与中国的现实国情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妥协。其实,标准从来都是妥协的产物,是在成本和效用之间的妥协。标准本身是中立的,不为企业利益折腰,但为了它要保护的人,它却必须考虑成本,因为成本也是标准所保护的人的利益。

  其实,安全从来就是成本和利益妥协的产物。六个安全气囊的车,两个安全气囊的车,与摩托车,价格不同,安全性也不同,这都为消费者所接受。对于校车而言,如果没有完全的公共资金投入,校车就不是公共品,而是家长花钱买的,实际上就是个典型的私人物品。那么,强制高标准的大鼻子校车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消费,家长不愿意承担每个月高额的费用,并非其丧尽天良,而是一种自然的成本、风险考虑。由此可见,成本从来都是和风险纠缠在一起的,从来都没有不计成本的安全。

  虽然很难,但客观而冷静的思索后,得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的安全也不是毫无成本底线的。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概率是十万分之五左右,以此推算,只要每年有那么多孩子在路上,再安全的校车也仍然会出事故,导致伤亡。若要不顾一切的避免事故,只能是教师上门教学。这能做到,问题只在于成本,而不在于其他。

  所以,校车安全标准必然是成本和效用的权衡。而安全标准只需达到最低,在标准之上,就要由市场来权衡。而最明白这个权衡的,不是北京的官员和厂家,而是无数的家长和学校。只要家长能负担,标准低了,他们自会寻求更好的校车;但如果家长负担不起,高标准的大鼻子反而会招来埋怨。现在,舆论的目光都放在官员身上,而不是家长身上,这隐含了这样一种假设:相信有些人是最高尚、最爱孩子的,所以全权交给他们处理。

  形成这种舆论的原因,虽然有舆论面对不公的愤懑情绪,却同样源自另一种现实:中国的教育是单一价值观的灌输,缺乏辩证思维的培养,导致实践中“天真的完美”压倒了“世故的折中”。最近诸多标准之争,背后当然有利益的争端,但也有这两种逻辑的碰撞。

  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却被忽略,那就是:不管是标准的制定者,还是民间的呼吁者,他们所艳羡的美国校车标准,其最本质的根源却是这样一些思想:政府应该是小的,税款是纳税人的,权力是需要被关进笼子里的,市场总会选择最合适的,成本和收益是需要市场来进行衡量的。这些典型的“世故的折中”,正是塑造今日美国校车的最终推动力。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校车安全标准
校车网(www.xiaoche001.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