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刘岚
有的家长自己骑车都很困难,孩子也很担心在这样的山路上是否安全。
家长们每天都要骑摩托从很远的村庄来学校接送孩子。
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再难找回的记忆。
父母送来了行李卷,越来越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住校。
(刘光昱/图)
孩子们原本不必走那么远
“村头原本有所小学,不用上大路,孩子们独自步行就能去上学,但是前几年给取消了。”秦皇岛市青龙县山神庙小学校车事故之后,村民们对原来村里的小学有了更多的怀念。
学生在哪里,学校就应该在哪里。孩子们上学原本不必走那么远,在家门口上学不应该是一种奢望。
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撤点并校就开始行动。到2001年,随着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后,“撤点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民进中央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农村的小学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
其实,《决定》对“撤点并校”早有明确要求:“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但事实上,许多地方在教育布局调整的这场“狂欢”中,已偏离了调整的初衷,以整合教育资源为借口,把撤并当成了唯一的目的。其实质是为了方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现实情况是,越“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撤并的力度越大,甚至发生过强行撤并事件。
而被广泛推行的寄宿制学校,受经济等因素影响,在住宿、吃饭、运动、卫生等条件上存在短缺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是免费教育,但住宿、伙食等费用无疑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3月29日下午5时,拄着拐杖的贾志永站在炕沿边看着打点滴的妻子,“一刻也不敢离开,怕她想不开”。3月26日早晨,在山神庙小学上学的儿子乘坐的面包车出了车祸,儿子“走”后,妻子这几天眼泪都哭干了。
山神庙小学覆盖青龙满族自治县山神庙、红水、鹦鹉山、三岔四个行政村,每个村又有多个组,距离学校最远的有20多里山路。之前,各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撤点并校之后,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在内,都被集中到了新建的山神庙小学。并校后,离校远的孩子基本都乘坐私人车辆上学。
去年,频发的校车事故占据了舆论焦点,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山神庙小学的众多家长并没觉得乘坐私车是个多大的问题,而今年“3.26车祸”,不可承受之痛没有预兆地降临到了这些家庭身上。
3月29日,记者赴青龙县采访时发现,之前各村接送孩子的私人车辆都不敢再拉人,这些天,不少离校远的孩子没去上学,有些家长甚至担忧,孩子会因此而不得不选择辍学。
时间定格在那个初春的早晨
3月26日,对于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三岔村四组的学生家长来说,是个黑暗的日子,该村在9公里之外的山神庙小学就读的所有孩子遭遇车祸,3个孩子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开车的是同村在山神庙小学上班的一位老师,自从三岔村小学被撤并到山神庙小学之后,老师便驾驶私家面包车捎带孩子们上学。3月26日早晨,面包车行驶到下弯子村附近一处陡坡时,因为路面结冰打滑,这辆荷载8人却“塞进”了17个孩子的车辆侧翻在路边。
6周岁的儿子在车祸中丧生使不幸再次降临到村民贾志永身上。2007年初,贾志永下煤窑腰被砸伤,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些年一直是妻子照顾孩子、照顾他,但是儿子出事儿之后,拄着拐杖的贾志永使劲儿让自己直起腰杆,他说他得撑起这个家。
而在贾志永妻子的眼里,儿子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也寄托了她无限的希望。“家里条件不好,但从没亏过孩子。孩子上学早,六点半就得走,我五点多就起床,想法给他弄点顺口的饭。”那天,像往常一样,贾志永拄着拐杖挪到桌子边,一口一口地喂孩子。没想到,那个早晨成了夫妻俩最后一次“伺候”儿子的机会。
这次车祸中,村民贾占学失去了被他视为“公主”的6周岁的女儿。“每天我们两口子都去赶集卖衣服,那天早晨七点多,亲戚打电话说孩子坐的车出事儿了,我们立刻往回赶”,从卖衣服所在的集镇到车祸现场要经过一个1200米的隧道,当时隧道里堵车,贾占学的妻子说,她一路跑过隧道,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闺女受伤了,多受罪啊,我得赶紧过去把她送医院”。但是,到达车祸现场时,她看到地上躺着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正是她的女儿,冰冷的小尸体已感觉不到任何的伤痛。
女儿的乖巧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我们俩每天赶集卖货,孩子大多时间跟着奶奶,奶奶烧火,她就帮着抱柴火,奶奶做饭,她帮着喂狗,孩子爱笑,见到村里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奶奶碰上不开心的事儿,她都会想法逗着奶奶笑。”自从孙女离开,奶奶便一病不起。
搭乘私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月29日下午3时,山神庙小学校门前已经聚集了20多位家长,之后,仍有骑电动车、摩托车或开车的家长陆陆续续到来。学校附近的一位村民说,“之前不这样,孩子们都搭各村的车上学,自从出事儿之后,车都停了,家长们开始自己接送。”
三三两两的家长一起聊天,但很少提及前几日的车祸,当记者问及此事,家长们对捎带孩子们的车主并未表现太多的抱怨。
撤点并校之后,山神庙、红水、鹦鹉山、三岔四个行政村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都被集中到了新建的山神庙小学,远的村落离校有20多里。
因为路远,家长们不得不让孩子搭乘私人车辆。“有不少捎带孩子的私人车辆都是家长主动找上人家的,有的车刚开始就是接送自家的孩子,但是同村的左邻右舍、叔叔大爷都让帮忙带上,拒绝谁也不合适,慢慢地一辆车捎带的孩子就多了起来。”
尽管大家都知道搭乘超载的私人车辆很不安全,但是十几二十里的山路,天天接送,谁家能腾出这样的人手?再说,山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仅孩子风吹日晒,跟着受罪,而且更不安全,所以没出事儿之前也只能选择搭乘私人车辆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校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xiaoche001.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校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master@xiaoche001.com